21级博士生蔡鑫胤于国际知名期刊 AFM 发表P2层状氧化物中在π键结合下实现快速阴离子氧化还原动力学相关研究

2024.09.03 1724

【研究背景】

P2型正极中晶格氧的氧化还原(lattice oxygen redoxLOR)可以突破传统过渡金属氧化还原正极的能量密度极限。而块体材料LOR中的 Na+扩散动力学十分缓慢,并伴随着P2O2P2OP4的相转变,严重的电压滞后现象以及八面体局部结构的扭曲,严重影响了P2层状正极的功率密度和电池的倍率性能。因此,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相转变、电压滞后以及局部结构的畸变是提升块体材料中LOR动力学的关键。具体而言,P2O2OP4的相转变本质上表现为NaO6三棱柱与NaO6八面体的转变,即Na-O键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变化。因此构建更加稳固的Na-O键可以有效应对三棱柱转变成八面体,进而抑制P2O2OP4的相转变,有效的提升LOR的动力学特性。

【成果简介】

近期,上海交通大学章俊良教授、祖丽皮亚·沙地克副教授等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(IF =18.5)上发文“Fast Oxygen Redox Kinetics Induced by CoO6 Octahedron With π-Interaction in P2-Type Sodium Oxides”。本文通过在P2层状正极Na0.6Li0.1Fe0.3Mn0.6O2中设置Co的浓度梯度来替代Fe,研究了在P2层状正极中Fe-OCo-O两者共价键的差异性,以及其对于P2层状正极的结构稳定性、倍率性能、Na扩散动力学的影响。由于在八面体场能级分裂的作用下,CoO6八面体中的Co表现为低自旋,而FeO6八面体中的Fe表现为高自旋,因此Fe3d5)的eg轨道上有两个电子,而Co3d6)的eg轨道上不排电子,因此Fe-O中含有σ键的成分Co-O中只有π键的成分。而这仅仅只有一个电子占据的不同却影响了正极中的Na-O共价键的成分,由此引起在CoO6的体系下正极表现出了更好的倍率性能和Na扩散动力学的提升。

【文章链接】